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曬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、汗腺功能衰竭和水、電解質過度喪失所致的疾病。臨床上將中暑分為先兆中暑、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,重度中暑可分為熱射病、熱衰竭和熱痙攣三種類型。中暑屬于護考大綱損傷中毒章節的重要考點,考試中尤其愛考重度中暑臨床表現的鑒別。本文就中暑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總結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先兆中暑患者會出現大汗、口渴、頭暈、胸悶、乏力、體溫基本正常;輕度中暑患者除上述癥狀外,可能出現面色潮紅、大汗、脈搏快、體溫38℃以上;重度中暑患者臨床表現見下表。
分類 |
臨床特點 |
體溫 |
熱衰竭 (中暑衰竭) |
最常見。大量出汗導致水、鈉丟失,血容量不足。表現為口渴、皮膚蒼白、出冷汗、脈搏細速、血壓下降、昏厥或意識模糊 |
大多正常 |
熱痙攣 (中暑痙攣) |
大量出汗后因口渴大量飲水,鹽分補充不足,使血中鈉、氯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痙攣,以腓腸肌痙攣最為多見 |
|
熱射病 (中暑高熱) |
最嚴重類型,以高熱、無汗、意識障礙“三聯征”為典型表現。嚴重者可出現休克、腦水腫、肺水腫甚至昏迷等,死亡率高 |
迅速增高、 可達40℃以上 |
以上就是重度中暑患者臨床表現的總結了,大家需要重點區別三種中暑類型有何不同,學會區分記憶并多多做題。
此外中公醫考舉辦的2022年第一次全國護士資格摸底考試正在進行中,還沒參加測試的同學,快來掃碼參加吧!